栏目名称:就业信息
2025-03-18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推荐介绍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创办于1976年,学院下设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物理学系,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理学(师范)等5个本科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学院特色学科,属市级重点学科,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学院拥有广东省全息电化铝烫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平台,有高端电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产业研究中心等4个市级平台。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是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产业学院。有电子技术实验室等20多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5000平方米,设备固定资产总值约5000多万元。

学院拥有一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8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7人(含聘副教授及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5人,博士39人、硕士24人,硕士生导师15人,此外还聘请一批知名企业专家为兼职客座教授。近5年来,学院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0多项,市厅级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90多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4000多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0多件,获其他类型专利300多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00多件。

目前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1500多人。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广东赛区一等奖33余次等,获省工科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和华南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各1项。

办学近50年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以及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大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精英和单位业务骨干,受到业界一致好评。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近年来有200多名毕业生考取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其中,2024年考取29名,占当年学院毕业生人数的11.24%,创历史新高。

 

2025届毕业生专业及人数情况

专业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师范,本科毕业生:187人

专业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范,本科毕业生:199人

专业三:通信工程,非师范,本科毕业生:135人

专业四:电子科学与技术,非师范,本科毕业生:49人

专业五:物理学,师范,本科毕业生:56 人

 

 

学院教师队伍合照

 

 

专业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师范,本科毕业生:187人

专业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同时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PLC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在电气相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我院组织学生赴企业专业实践

 

专业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非师范,本科毕业生:199人

专业特色:本专业系统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电子信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可编程逻辑器件及编程技术(EDA)、数字图像处理、DSP控制器原理等。

就业方向:在电子技术、通信、智能控制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专业三:通信工程,非师范,本科毕业生:135人

专业特色:培养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通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具备良好的学习、实践、专业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电路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移动通信系统、高频电子电路等。

就业方向:在通信领域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学院组织学生赴企业学习

 

 

 

 

专业四:电子科学与技术,非师范,本科毕业生:49人

专业特色: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元器件、系统集成及应用电子技术等知识,具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电子器件与材料、电子材料测试方法、微电子工艺、传感器技术等。

就业方向:在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元器件、系统集成及应用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器件与系统研究、设计、制造等工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专业五:物理学,师范,本科毕业生:56

专业特色:创建“高校+教育局+中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养成,实行“双导师”制,中学名师示范与实训相结合,打造“学习、教学、教研”一体化培养体系。

主要课程:力学、电磁学、光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学科教学研究与设计、普通物理实验等

就业方向: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的合格的物理教师。在中学、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

 

学生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欢迎用人需求单位联系!

联系人:老师

联系电话:0758-2716354

电子邮箱:3033584577@qq.com(招聘资料可发邮箱)

学院网址:https://eee.zqu.edu.cn

公众号:

 

 

Copyright© 肇庆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