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规章制度
2017-09-04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形成良好校风、院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为促进我院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良好院风的形成,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16号文件)及校党委《肇庆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风建设方案。  

一、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宣传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突破口,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院风。  

二、学风建设的目的及目标  

我院学生要做到政治立场坚定、身心发展健康、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良、理论联系实际、继承创新并重、特长得以发展;教职员工要做到人人为人师表、各个爱岗敬业,在我院营造“厚德、明智、博学、力行”的优良院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严谨笃学”的良好教风,“诚实守信、奋发有为、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群体目标:班级建设工作井然有序,在创建优秀班级活动中表现突出;班级学习氛围浓厚,课堂秩序好,能互帮互学,积极进取,具有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2、个体目标: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良;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及系举办的各种活动,并争取取得优良成绩;仪表得体,文明礼仪,诚实守信,遵守校纪校规,无考试舞弊及其它违纪现象。  

三、学风建设的主要要求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院师生要齐抓共管,按照学校的精神要求认真落实,使学风建设的过程形成体系,切实做好我院学风建设工作。  

1、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以学生为本,实施不同的教育措施。  

一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心理适应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支部、班级体建设及宿舍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大力提倡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反对贪图享乐、功利主义的倾向;提倡发奋图强、刻苦钻研的精神,反对心气浮躁、弄虚作假的倾向;提倡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反对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倾向。  

二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继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术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各种学术讲座,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通过党、团组织建设,争先创优等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三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积极开辟和拓展与我院学生专业相适应的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在三年级学生中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召开就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会等,让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职场要求,把握面试技巧,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风建设侧重于:加强毕业班学生考研学习的引导和辅导工作,组织经验交流会,邀请考研成绩优秀的学生代表介绍各自的考研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介绍复习阶段中应注意的各个方面,创造切实可行的条件,让即将考研的同学能够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同学的精神,使我院考研成绩再创佳绩。同时,对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  

2、要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引导作用。  

各位专职辅导员、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及学生干部要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辅导员、班主任对一个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推出“五好工作法”,即选一位好班长,建一个好班,指一条好思路,立一套好制度,创一个好班风,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有效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人人努力学习,人人争取考研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建立班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和副书记的动态报送系统,健全我院的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机制,确保我院学生健康发展。  

3、要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风带动学风。  

因学生到课率和听课情况与任课教师直接相关,任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秩序,努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开设每门课程时,列出相应的教师导学书目,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健全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4、要发挥学生组织的堡垒作用。  

充分发挥我院学生学生会、分团委、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院风、班风、宿舍风气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并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  

5、要抓好学生党建工作,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党员集中进行学习和交流,要求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辅导员,深入低年级以自身经历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优良学风。  

6、建章立制,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我院现将制定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关于本科生考试规定》、《关于教学质量管理规定》、《学生创新成果与优秀人才奖励办法》、《关于加强班级管理的规定》等。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榜样,为从严管理,抓好学风提供有利保障。  

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1、要求各班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整顿班风、树立良好学风”这一主题,充实班会、团支部的活动内容,开展有利学风建设的各种活动。以班为单位,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学风大讨论,使广大同学积极参与,进行自我检查,明确学习目标,寻求改进学风的办法。  

2、班主任定期检查学生出勤及学习情况,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要求班主任每周至少一次抽查学生上课情况,每周一次检查学生班级考勤记载情况,每月至少一次下到学生宿舍了解情况,并有记录,且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  

3、加强学习纪律管理。  

1)组织一、二年级学生7:30—8:00上早自习(可侧面杜绝上课迟到现象);  

2)规定8:00—11:35、14:40— 17:15、19:30— 21:30三个时段(周末、节假日除外)学生不能在寝室逗留,学生会要加强检查;  

3)要求教师每次上课对学生点名或点数,使学生能按时上课,完成学业。  

4、 加强课堂文明建设。  

1)上课起立,文明听课;  

2)教师、学生上课关闭手机;  

3)不准带早餐进入教室,上课不准吃东西;  

4)不能做与授课内容无关的事情;  

5)不准穿拖鞋、背心进教室。  

5、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辅导员、班主任等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特别是关于宿舍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干部做好宿舍日常安全卫生检查和评比工作,组织开展宿舍装饰等比赛,美化宿舍环境,营造宿舍文化,建设文明宿舍。  

6、各年级或班级召开任课老师与学生的座谈会,院系领导参加,广泛交流教与学的各类信息。  

7、分不同专业或年级邀请我院教授、专家、博士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如:如何做合格大学生讲座;英语讲座;考研辅导讲座;毕业生就业观教育讲座。此外,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  

8、学期中、末,狠抓考风教育,同时通过考风状况评估班级学风建设的成效。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学生手册》规定,并认真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考试,落实学校学风建设的精神,并将有关考场守则和对作弊学生的处分意见向全院同学公示,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学生堂堂正正做人,诚诚实实考试,以真实的成绩向学校和家长汇报。  

9、充分调动各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尤其要大力支持我院特色活动——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力图通过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全院掀起一股“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风。  

10、每学年召开年度学生工作总结表彰会,选树各种学风建设的典型,对每一年度的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制作宣传版报,通过宣传、推广、交流典型经验,激励学生学习动力,自觉实现学习目标。通过优秀人物事迹的辐射、导向作用,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11、成立院、班两级学风督查组,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督促和检查,加大对学生迟到、早退、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违纪情况的查处力度。  

12、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因不努力学习而补考、重修、退学,学分绩点不达标而无法获得学位证影响就业、降级等情况,向各年级专业学生及其本人家长通报,以达到提醒的作用。  

五、学风建设的机制构建  

我院将成立学风建设工作组,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分团委书记、各班班主任、教务秘书等为成员。任课老师责任到人,班主任积极配合,大家充分沟通和交流,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共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优良的学风促进我院教学质量的提升,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7年9月1日  

Copyright© 肇庆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