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边疆育桃李 技术赋能教育梦
——肇庆学院物理教育优秀校友、阿克苏温宿县托乎拉乡中学教师徐万凯事迹材料
本网讯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阿克苏温宿县托乎拉乡,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用智慧和创新为边疆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他就是肇庆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2016届物理教育优秀校友徐万凯。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边疆教育一线,以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追求,践行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扎根边疆育桃李,技术赋能教育梦”的深刻内涵。
一、初心如磐,扎根边疆教育热土
徐万凯出生于甘肃古浪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教育是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阶梯。2012年,他顺利考上肇庆学院物理专业。在大学期间,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系统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打下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2016年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深圳一科技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但他始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边疆孩子的牵挂,在家人的支持下,2020年9月,他毅然放弃了深圳市优渥的就业机会,踏上了前往边疆的列车,开启了他的教育征程,一干就是6年多。
初到托乎拉乡中学,艰苦的环境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学校地处西北边陲,气候条件艰苦,生活条件简陋,教学设施陈旧。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扎根边疆、奉献教育的决心。他迅速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他深知,孩子们的未来寄托在自己身上,自己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他常常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托乎拉乡地域辽阔,学生居住分散,家访的路途往往十分遥远。他不辞辛劳,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与家长促膝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为孩子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原本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热情,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二、潜心教学,用爱浇灌希望之花
自2020年9月入职以来,徐万凯同志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承担4个班级的物理教学任务,所带班级物理成绩连续三年在县级统考中在乡级学校中名列前茅,平均分提升15分以上,及格率从最初的5%提高到45%。面对边疆地区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他深入研究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因材施教。他充分发挥物理学专业背景和信息技术特长,积极参与《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实验研究》等课题,他创新教学方法,自主开发了20余个物理实验相关的实验教具,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达到95%以上,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通过“生活中的物理”、“趣味物理实验”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三、技术赋能,点亮教育梦想之光
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徐万凯同志还负责学校物理实验室管理和电教设备维护工作。徐万凯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径他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教学安全有序开展。他全面负责学校电教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面对实验室设备老化的现状,他利用专业知识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改造,利用废旧器材设计制作了20套低成本实验装置,为学校节约经费3万余元。建立设备维护档案,每学期维修电教设备50余次,为学校节省维修费用2万余元。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30余场,培训教师150余人次,使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率达到100%。
定期对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电教设备使用率显著提高,故障率大幅下降,为学校信息化教学提供有力技术支持,成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的“技术专家”。
四、言传身教,铸就师德师风楷模
徐万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德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他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帮助。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关怀下,许多学生走出了心理困境,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五年来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0名,无偿给学生提供4000余元的学习用品,家访行程累计2000余公里,帮助50余名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在2024年温宿县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中,他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案例,理解法律精神,将物理学科培养的逻辑思维与法庭辩论所需的严谨论证相结合。他指导的团队最终获得优异成绩,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扎根边疆育桃李,技术赋能教育梦。”这是徐万凯的教育信念,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初心。他从广东到新疆,从IT工程师到人民教师,转变的是身份和地域,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为托乎拉乡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展现了当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崇高追求。(通讯员 赵钿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