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与文学与传媒学院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联合举办“AI时代大学生突围计划——从学业到职业的新赛道”专题公开课,特邀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张智军教授主讲。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傅汉球出席,公开课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陈伟林主持。
张智军以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纵深度,剖析人工智能对产业变革的颠覆性影响。结合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重点关注的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他展示AI在设备诊断、产线优化、医疗影像分析中的实战案例,强调“AI+电子”的跨界融合正在重塑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张智军指出,“未来工程师需掌握‘AI工具链学习法’,将编程思维与硬件设计深度融合,构建‘人-机-物’协同创新的工程范式。”
针对学生发展,张智军提出“三维成长模型”: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突破算法依赖,以系统思维整合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与AI算法,构建“理论-工具-场景”的能力闭环。他特别强调:“电子工程师应成为AI技术的‘翻译者’,将算法语言转化为可落地的智能硬件解决方案。”
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AI伦理、跨学科转型等话题主动与张教授展开互动,展现出我院学生强烈的专业敏感性和对知识的渴望。针对学生的问题,张智军结合实验室研发案例与行业趋势,深入浅出地解答疑问,现场掌声不断。
此次公开课不仅为学子普及AI技术发展逻辑,体现了学院对人才培养的关注和关心,更搭建了学术与产业对话的桥梁,助力学生在智能时代突破学科壁垒,开拓职业新路径,彰显高校在技术浪潮中的使命担当。(通讯员 石润钱 蔡佳晖)